为什么是国际马铃薯中心能够率先到中国?

前面说过,有关亚太中心的故事很多,而现在也到了我可以多讲故事的时候了!大故事开了头,还有小故事,其实小故事可能更有趣,或许更吸引人,或许大家也更愿意听?!今天,就让我来讲讲亚太中心能顺利进入中国并落户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说到当今的国际农业科研主攻方向和人们日常的主粮主食,大概率首先就会想到的是水稻、小麦和玉米等,而引进国际组织到中国也应当是如此排序才对,可怎么就会率先轮到了在中国并不起眼、作物中排序也并不靠前的马铃薯和甘薯的国际研究机构建到中国呢?这除了薯类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巨大潜在作用之外,还有着几位重要人物、几双巨大推手的人为作用,而这恰恰可能就是最关键的因素。

把亚太中心引入中国、建在北京,这背后最为重量级的领导人物就是前国家科委主任、前国务委员、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先生!这几年我虽与宋办联系不多,但我知道宋老今已年逾90,仍身体健硕,非常关心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状况。前几年我则有幸多次拜访,聆听教诲,获益良多,他总是给我和我的团队以鼓励和力量,所以亚太中心的每一个进步都有他老人家的付出、支持和贡献。

前国家科委主任、前国务委员、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先生

宋老20年前曾担任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理事会理事长达6年之久(2003-2009),每年都不远万里亲赴南美洲的秘鲁参加理事会会议,十分关心关注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各项工作和全球薯类作物科研工作的前沿动向,他的身份、资历、背景和积极参与工作的劲头与认真务实的奉献精神也深得理事会全体理事的敬重。时任理事长、现加拿大马铃薯农场主彼得先生(Dr. Peter VanderZaag,据说自CIP退休后回到加拿大,自家种植马铃薯近万亩)在听说我要讲述有关宋老的故事时也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肯定,他专门给我发来微信:“Dr. Song was a wonderful leader with great influence and many accomplishments. I really enjoyed him during his days as a fellow board member of CIP(译文:宋博士极具建树,是一位有巨大影响力的优秀领导,在他担任CIP董事会成员的日子里,我真的非常欣赏他)”。

宋老(右一)与卢肖平(亚太中心主任)
在2004年到2012年期间,宋老曾数次给国务院主要领导写亲笔信,一方面帮助转达国际马铃薯中心想在中国建立区域分中心的意愿 ,另一方面也提出他个人对中国加快发展薯类作物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意见,比如他在给温总理的信中这样写道:“国际马铃薯中心已与中国合作多年,做了不少工作,受到国内各地的欢迎和赞扬,现在他们希望与中国科学家进一步合作,在中国组建一个以服务中国农业为主、面向亚洲的联合研究推广中心,而在这方面中国还从未有过全国性薯类研究中心”。宋老的亲笔信很快就得到了总理的积极批复:“对薯类作物和产业发展应予重视,在这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可持积极态度”。 
大领导的推动与批示定了基调,亚太中心的引进落地也就此进入正轨并加速。在此期间,宋老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国际马铃薯中心的主任和理事会主席以及中国农业部的相关领导,表达其关注和关心,甚至还出谋划策,有力地推动着亚太中心建在中国的各项工作。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宋老坚定的、持之以恒的关心和支持,亚太中心真的很难在中国落地和发展。
宋老会见时任CIP主任帕米拉一行

对于亚太中心的设计与建设,宋老也十分关心,我曾有幸亲耳聆听过宋老的具体意见。当时,国际马铃薯中心曾设计和设想亚太中心的人员规模有600多人,建筑设计3万多平方米,而中方感觉其规模过大,所以希望听听宋老的意见。宋老明确指出,中国的贫困区域很多也很大,贫困人口不少,而总人口还在继续增长,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粮食生产与供给问题,而马铃薯和甘薯是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作物,因此发展薯类作物意义重大。宋老当时还很风趣地说:“独生子女政策要放开,而吃饭问题是关键,我自己是饿着肚子长大的一代人,但我不希望我们的娃娃今后也饿肚子!” 宋老还进一步谈到,全国研究主要谷物类粮食的队伍和机构不少,唯独缺少的就是薯类作物的国家队和相应投入,所以引进国际组织(比如亚太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洋为中用,而且可以带动和促进国家队的发展壮大,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所以应当把握这个机遇,共同发展和进步,让薯类作物在减贫扶贫和发展农业与国民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今回顾他的这些讲话,仍会让我动容。因为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宋老不仅饱含着对孩子的深情厚爱,也能发现他(虽然不是农业专家)非常熟悉和了解国内农业的科研情况,同时还能感悟到他对国家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独到的深刻思考、高度的前瞻意识和卓越的战略远见。

当听说亚太中心国际法人登记注册遇到困难的时候,宋老于2012年又再次亲笔致信国务院主管领导,希望引起高度重视,尽快解决问题。正是宋老这样旗帜鲜明的态度,国务院很快就召集了由多部门领导参加的协调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做出具体安排,使问题最终于2014年底得以解决。往事如烟,但宋老的贡献不可磨灭,将被永远记载和铭记!

2017年亚太中心在北京基本建成和运行,我曾多次期望能够邀请宋老到延庆基地走一走看一看,无奈宋老已经年事较高,又是曾经的国家领导人,他的出行并非易事,所以我的这一愿望至今未能实现,这也同样成了我心中的巨大遗憾,今天谨以这个小故事表达我对宋老衷心的谢意、诚意和敬意!我也相信,这个小故事一定能够引发我的国内外马铃薯各界同仁和朋友们对这位敬重长辈的崇高敬意。

宋老与赵兵(时亚太中心筹备办副主任)

革命尚未成功,前行路依旧坎坷漫长,大家仍需努力。当下的亚太中心是大品牌、初建成、小队伍,把亚太中心发展和建设得更加强大和有所作为,是我们的梦想和目标。唯有梦想成真才能使其名副其实,才能使之成为亚太区域乃至全球薯类作物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个真正有影响力、有建树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才能不辜负宋老等老一辈领导的付出与期望!

宋老会见CIP帕米拉主任一行

卢肖平

2022年10月22日于北京

点此查看原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亚太中心微信公众号

亚太中心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