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专访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 | 中国马铃薯产业在全球合作与创新中蓬勃发展

近日,国际马铃薯中心(CIP)主任艾西蒙(Simon Heck)博士接受了《中国日报》的采访。采访中,艾西蒙分享了他对中国马铃薯及其它根茎类作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CIP对中国的贡献、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努力,以及科研与创新在推动全球马铃薯产业发展方面的见解。

马铃薯产业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成果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地位重要
艾西蒙强调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马铃薯和甘薯生产国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中国每年的马铃薯产量接近1亿吨,种植在约500万公顷的耕地上,这凸显了马铃薯在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艾西蒙表示,马铃薯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尤为重要,这些地区目前正在迎来丰收季节。此外,中国的地理多样性使得马铃薯能够全年生产,这一优势确保了马铃薯的连续供应。
CIP对中国薯类产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自1978年以来,CIP一直在与中国合作,致力于提高马铃薯和甘薯的产量。艾西蒙提到,CIP与中国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其中,CIP在分享遗传资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CIP全球基因库中马铃薯和甘薯遗传材料的最大接收国。艾西蒙博士还介绍了CIP在中国培育的“合作88”、“冀张薯”等一系列马铃薯品种,这些品种目前占中国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20%左右。此外,CIP还在中国或者总部秘鲁培训科学家和学生,推动育种、灌溉和轮作技术方面的先进研究。
CIP积极与中国等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气候变化正在重塑全球农业格局,马铃薯产业也不例外。艾西蒙提到,中国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区正在受到高温和降水模式变化的影响。为此,CIP正在开发适应未来气候条件的马铃薯新品种。CIP的“为未来育种”计划旨在培育能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50年变化的气候中茁壮成长的品种。同时,CIP还在与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私营部门等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提高灌溉效率,减少马铃薯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CIP将通过科学与创新引领全球马铃薯产业未来
随着马铃薯产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科学与创新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艾西蒙强调,现在决定马铃薯生产成功的关键是科学和创新,而不是金融投资或土地规模。CIP作为创新的推动者,正在将中国马铃薯产业与国际科学家联系起来,并提供尖端技术的访问途径。艾西蒙还提到,一些企业正在开始应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模型来预测水资源需求、优化资源利用,并确保未来马铃薯生产的可持续性。此外,CIP还鼓励中国企业采用其他行业的创新成果,如传统上与草莓合作的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现在正考虑将其专业知识应用于马铃薯生产。
CIP将继续致力于全球贡献与未来展望
除了在中国的工作外,CIP还在全球范围内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再生农业做出重要贡献。艾西蒙表示,CIP位于秘鲁利马的基因库保存了6000多个马铃薯品种和4000多个甘薯品种,为未来几代人确保了遗传多样性。此外,CIP还在加速新品种的开发,旨在将育种所需时间从七、八年缩短至一两年。艾西蒙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处于有利地位,有望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他还提到,CIP正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合作,致力于改善城市地区新鲜营养食品的供应,确保低收入人群也能获得多样化的饮食。展望未来,中国在全球马铃薯研究与创新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艾西蒙指出,中国拥有专业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不仅能推动自身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还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非洲和亚洲国家分享其创新成果。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艾西蒙博士相信马铃薯将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水稻和小麦相比,马铃薯在水和养分利用方面更高效,且营养价值更高。有了正确的创新和国际合作,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充满了希望。
keyboard_arrow_up